新闻资讯

擦亮南疆特色瓜果“名片” 新疆开行首趟新梅冷链班列

2021/09/03


  央广网乌鲁木齐8月28日消息(记者 赵秀娟  通讯员 杨乐 吴奇)天高云淡,瓜果飘香。8月28日上午12时25分,装有32只集装箱、满载640吨新疆伽师西梅的11202次列车从喀什站开出,驶往陕西渭城站,西果东送的铁路冷链运输通道从此开启。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毛辉致辞,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武洪斌主持仪式并讲话。新疆首趟新梅冷链班列的开行,为南疆地区鲜果冷链运输开辟了新的通道,当地特色农产品将通过铁路运输至陕西,快速转运至国内各地,让人们能够及时品尝新疆瓜果季的甘甜,为助力南疆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动力。



  “这是我们首次通过铁路发运西梅产品,铁路货运部门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物流运输方案,不但保证了运输品质和运输时效,而且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今后我们将加大铁路运输的比重。”伽师县新南疆果业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帅印说,新疆喀什拥有利于西梅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我国西梅的主要产区,产出的果实芳香甜美、品质极佳,深受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多个地区客户的青睐。过去,伽师县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西梅产品。近年来,随着当地西梅种植基础面积不断扩大,西梅挂果数量增加,公路冷链运输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生产需求,这次通过铁路冷链运输,有效解决了南疆地区鲜果保鲜运输的压力,极大促进了农产品的增值增收,擦亮喀什的“西梅名片”。



  “铁路冷链运输鲜果受天气影响较小,而且绿色环保,相当于移动的智能化冷库,能够最大限度保证鲜果品质,终端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接近于现采新鲜程度的西梅。”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喀什货运中心营销部部长马志敏介绍,此次新疆铁路部门采用2019年国铁集团最新研发的铁路冷链物流车辆,具备双向通讯、自动监测、远程控制等功能, 拥有运量大、温控性能好、运输距离长的优势特点,箱体24小时不断电,远程监控运行全过程,每5分钟更新一次箱内数据指标,最大限度的保障鲜活度。

  为了保证首趟班列的顺利开行,新疆铁路部门开辟运输绿色通道,优化货票受理、进场安检、装车挂运等作业流程,在车源箱源配置、短驳车辆运输、人力机具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喀什货运中心加强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发运企业的沟通联系,安排5名专职人员成立协调小组,精准掌握车辆调拨、产品备货、装车进度等各流程的实时动态,实现无缝对接,保证货到即装、即装即运。

  “我们用了两天时间就从新疆乌北、玛纳斯站紧急调拨4组32只铁路冷藏集装箱,选调16辆短驳汽车,用时30多个小时完成了货物集结,作业人员两班循环不间断作业,6小时完成装车后第一时间进行通电制冷,整批作业时间比日常节省了近20个小时。”马志敏说。

  合理压缩运到时间是保证西梅品质口感的重中之重,新疆铁路调度指挥部门实行精准指挥,各部门配合联动提升运输时效,积极协调运输过程中途径的各个车站,实行优先编组、快速通行,首趟班列预计3天左右就能到达目的地。

  “新梅冷链班列顺利首发,将吸引更多的鲜果农产品通过铁路出疆。” 喀什货运中心总经理萧蔚说,近期,铁路货运部门将继续深入排摸鲜果市场的分布、产能、销售情况,预备充足人员机械,合理使用货区货位,补强硬件设施设备,加大公铁联运的合作力度,按照“一品一案”的原则,为企业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推进冷链班列的高质量开行。

  “通过这次铁路冷链班列的开行,我们为全疆探索了开行冷链物流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多种方式的铁路、公路以及去年的客改货航空运输,西梅实现了多途径出疆助力农民增收的成效,同时为喀什地区进一步确定为自治区和国家多式联运的物流基地夯实了基础,也为新疆多式联运的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喀什地区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董有华表示。

  据了解,首批班列成功发出后,将于9月中旬前开行以西梅为主的铁路冷链班列两列,逐步形成常态化开行的模式。

  随着运输通道的完善,后续将有干果红枣、核桃、牛奶以及馕系列产品纳入发运品类,助力更多的南疆特色农产品走进各地市场,助力当地果林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文章转载自:央广网